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跟著媽祖去旅行-早起才嚐得到的北港傳統早餐



攤子上大鍋裡熱氣氳氤,在天未亮的冬日清晨裡顯得格外溫暖。

連續幾年跟隨阿婆仔(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到北港徒步進香的路上,總會遇見許多令人驚奇讚嘆的事件,這些點點滴滴都累積成屬於自己的一本進香紀錄,強大了我的內在,也對自己的人生產生莫大的影響。然而貪吃好玩如我,加上對苗中彰雲一帶相當陌生,即使跟隨媽祖進香,也不忘在途中發掘好吃、好玩的地方,進香數年來累積了不少美食據點,若要說進香活動能促進地方經濟,也不為過。

由於白沙屯媽祖進香行蹤不定,所以要有機會嚐到地方美食全要看阿婆仔的安排,待神轎停駕休息時,偏好自行解決用餐的我,美食雷達就會瞬間啟動,正因每年抵達北港至少會待上好幾小時,所以我對北港的小吃就特別留意。雖然抵達北港後,總有許多熱情的北港居民或信眾無私無償地提供各式餐點給我們這些徒步香燈腳,但喜歡探奇的我還是會趁刈火儀式、離開北港前的時間,到附近閒逛走看,漸漸發現北港小吃何其多,鴨肉羹、小排飯、炒鱔魚麵、圓仔湯…數不盡的地方美食,其中最讓人難忘的就是北港的傳統特色早餐。



其實對許多香燈腳來說,即使到了以小吃著稱的北港,也難有機會試試這裡的早餐,根據參加進香多年的前輩說,很多人對於北港的進香記憶,多是在半夜裡靜靜地跟隨媽祖離開北港、在145縣道上打盹疾行的印象,要不是前兩年刈火時間選在清晨天亮時刻,恐怕也沒機會一試。


「你甘知來北港,早餐要呷啥?」

「麵線糊啊!可是我好像吃不慣咧!」,當時對北港一無所知的我如此不客氣地回答著。

「那是你不知安怎吃!走!帶你們去吃一家非常低調、俗又好呷的麵線糊加蛋,保證你會改觀!」,某位進香前輩斬釘截鐵地說。

猶記得那是個冷颼颼、天未亮的清晨,身為香丁腳的我們早已收拾好行李,準備到朝天宮參加刈火儀式,然後就要跟隨媽祖的腳步,一塊兒返回白沙屯,就在那時聽到多年跟隨媽祖進香的長輩提起附近有家巷仔內才知、俗又好吃的麵線糊,向來以饞鬼著稱的我豈能錯過?!摸黑抵達攤子時還不到六點,老闆阿賢跟兩個雙胞胎兒子正在備料中,卻已有好幾個客人在旁邊候著,有的人等著入座,還有人帶著容器要來外帶。

讓人心暖胃暖的麵線糊 
北港的麵線糊跟其它地方不一樣,將裁切成段的手工白麵線,放入滾燙大骨湯中,小火細熬成糊,正因無須勾芡,更需以大湯杓專心顧著、不時攪拌,耗工費時。盛碗後加上一瓢特製滷肉醬汁,吃起來濃郁紮實,這滷肉醬汁由蝦米、豬腿肉、蔥酥炒香後,再加醬油與高湯滷製而成,不論加在麵線糊、或油飯中(備註1),都具有畫龍點睛之效。喜歡蛋的滑嫩口感,也可以選擇麵線糊加蛋,取生蛋黃在碗底快速打散後,直接舀入白色的麵線糊、香濃滷汁及一塊滷蛋白,食用前將碗底的蛋黃與滷汁充分攪勻,如米粥般清甜滑口的麵線糊,結合肉香蛋嫩,料多味美,原來麵線糊是要這麼吃呀!特別在冷冽清晨裡來上一碗,胃暖心也暖。


自製的苦瓜丸湯,爽口鮮甜。
除了油飯、麵線糊外,攤上還有純手工製作的浮水土魠魚湯、蝦仁湯、肉絲湯、苦瓜丸湯、丸仔湯等多種湯品,多是現點現做。叫了碗綜合的肉絲蝦仁湯,肉絲裹了點粉後入湯鍋略為汆燙,半月型的鍋內清湯並無沸騰,而是以一種輕柔的溫熱手法煮製,嚐來肉質鮮嫩,蝦仁爽脆,湯中加了點冬菜,讓整個湯頭鮮甜極了(在湯裡加入冬菜是這幾年才有的),上桌前撒點芹菜珠仔、及一點香油提味,那是一種淡雅卻脫俗的味道,而浮在湯鍋內的苦瓜丸也相當爽口,一樣襯著鮮美湯頭,只怪自己胃納量不足,否則樣樣都想吃下肚。

老闆阿賢是北港在地人,就像許多經營多年的台南小吃老闆一樣,行事低調,乍看感覺難以親近,但其實個性耿直,只是不喜歡被媒體報導,因為手藝極好,擄獲許多北港在地人的心與胃,每天的人潮從沒停過,假日早上晚來的饕客,就要有「望鍋興嘆」的準備,有朋友聽我說北港的這款美味,特別開車前往,抵達時約早上十一點,好吃的油飯早就賣光了。

據說阿賢老闆以前是個西裝師傅,就在現原址經營,後來轉作小吃,乍聽之下令人有些不解,如何從服裝業輕易轉行至餐飲業?原來阿賢來自餐廚世家,其父過去在北港當地就是位有名的總舖師。而阿賢嫂也有一身好手藝,親手製作的三絲捲、肉捲、蝦仁捲、花枝捲在當地頗有名氣,天亮後在攤前現做現炸,供不應求,來市場買菜的人常會順道帶幾份回家,由於天未亮就要進香趕路,在進香時一直沒機會嚐試,直到去年參加北港朝天宮迓媽祖繞境活動,才特別前往,一償宿願。如今在攤子上,老闆負責前製作業(麵線糊的熬煮),兩個雙胞胎兒子則依客人點選需求進行各品項的後製工作,瞧他們父子三人彼此默契十足,相信這樣的好味兒絕對會繼續傳承下去,造福北港人、及我們這些貪吃的外來客。

北港特有的滷蛋白
 提到北港的麵線糊,不能不提到位在朝天宮後方、已有五十年歷史的阿豐麵線糊,來此消費的在地人與觀光客都很多,也常見媒體報導。記得我的麵線糊初體驗就在這裡,同時第一次嚐到滷蛋白,非常驚豔,讓我久久難忘,跑遍台灣許多地方,我似乎只在北港見過這樣特別的小吃。外型貌似豆腐的滷蛋白,是將蛋白蒸過後再切塊入滷,Q彈的口感,相當特別,這種塊狀的滷蛋白是阿豐師傅的母親獨創的,當初由於拿去加入麵線糊的蛋黃,只剩下蛋白的部分,丟掉相當浪費可惜,在阿豐師傅母親的巧思下製成滷蛋白,意外變成店內的特色小菜。(備註2)

北港的油飯與我們在北部吃到的不大一樣,阿豐師傅將糯米以檜木桶炊蒸製成,濕硬適中,粒粒分明,可以嚐到最單純的米香,配上香濃的肉燥,及一塊滷蛋白,濃郁的口感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在攤上點餐等候時,「油飯、麵線糊」這樣一組的點法,比比皆是,成了北港傳統早餐的標準套餐。


老闆阿豐師傅對北港當地觀光頗為用心,記得第一次初訪北港時,還拿到阿豐師傅親自設計、聯合其它商家共同製印的一張美食地圖,上面詳細記載北港朝天宮附近的幾十家傳統小吃。其實阿豐師傅白天除了賣美味的油飯、麵線糊外,還有另一個身份-紙雕師(備註3),創作不少令人讚嘆的作品,而前文所提的阿賢老闆據說也寫得一手好字,在書法上頗有研究,令人不禁讚嘆北港人個個身懷絕技!

獨門米醬煎盤粿

煎盤粿是啥?若問北港人早餐吃什麼,除了麵線糊外,就是煎盤粿了。將米磨粉後去蒸製成粿,再用鐵盤油煎成兩面「恰恰」,最重要的是淋上蒜泥、醬油及店家自製的米醬,鹹中帶甜,特別有味。台灣中南部的小吃都有其獨門秘方米醬,米醬成了該項小吃最重要的元素,非一般市售通用沾醬可以取代,許多人關於家鄉小吃的味蕾回憶往往就在店家使用的自家醬料。加了糯米汁後的調味醬料,增加了黏稠性,能讓醬料輕易裹附在食物上,在熬煮過程中,糯米被分解成糖份,特別甘甜。


北港遊子的早餐回憶

位於朝天宮前中山路上的煎盤粿,喚起許多北港遊子的回憶,有趣的是賣粿後方的店家是家裝璜五金店喔!建議初次到訪的人不妨點個綜合的煎盤粿、加滷大腸及米腸,一次嚐遍,也別忘了去盛添旁邊茶桶內的飲料,那個可不是茶,而是讓客人無限制、免費取用的柴魚湯!

免費的柴魚湯味道一點也不馬虎。
油飯配一碗麵線糊,標準北港早餐(照片攝於阿賢油飯担)。

北港在地傳統的特色早餐,通通六點開店,賣完即收攤,想吃嗎?別無它法,只能趁早啊!


※備註1:北港油飯担菜單上寫的油飯,跟一般印象中麻油爆香香菇、蔥頭去炒拌的油飯不同,其外型乍看就像一般魯肉飯,差別就在使用的米,油飯用糯米,魯肉飯則用一般粳米,都是炊蒸後直接淋上特製滷汁,如果老闆說油飯賣完了,不妨問問還有沒有魯肉飯吧。

※備註2:切成塊狀的滷蛋白是阿豐家獨創的,Q彈的口感相當特別,以前的滷蛋白是直接放在肉燥滷汁裡,成型後是一大塊,口感類似蒸蛋的軟度,由於直接入滷,所以通常較鹹,阿賢麵線糊裡加的滷蛋白就是這種,兩種滷蛋白各有支持者。

※備註3:紙雕藝術源自中國,就是使平面圖像立體化,透過將紙張彎曲、摺疊、刀割方式,讓紙張呈現凹凸、明暗的立體感,無師自通的阿豐師傅多年來完成不少創作,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一系列關於媽祖遶境相關的紙雕創作,報馬仔、千里眼、順風耳、龍鳳獅陣頭…,在他的巧手下,栩栩如生。


★(阿賢)油飯担麵線糊(無店號名稱及招牌)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益安路97號

★阿豐油飯麵線糊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朝天宮後方仁和路上

★(金捷發)煎盤粿(金捷發為該址之五金商號名稱)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80號


※※本文原稿發表於【白沙墩:媽祖徒步進香特刊第十期,白沙屯田野工作室出版,2012年4月,PP.16-21】,本篇依原稿修改之。

2 則留言:

  1. 煎稞盤那家,我那天也有停留,天氣很冷,想喝熱湯,卻早已賣光光,

    連稞都只剩最後一批在鍋上煎的,只能作罷下次再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