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友善農村台東小旅行(众社會企業)


拜過去書寫個人部落格、及媒體邀稿之故,我曾參加過各種性質的旅遊踩線、或餐廳或旅宿的評估調查工作。以前參與這類活動時,重點無非在「好不好吃」?「好不好玩」?「吸不吸引人」?邀請方為了宣傳效益,大多至少是十幾人以上的團體行程,然而這次參加【众社會企業】的台東「友善農村」踩線活動,卻與以往完全不同。在出發前得知整個行程成員只有七位(含工作人員三位),好驚訝啊!從在機場與其他同行夥伴集合、經歷登機前的眾多繁瑣程序開始,便預告這趟旅行絕對會是我前所未有的體驗。

清晨六點半,我在大雨中搭著計程車提早抵達松山機場,一連下了好多天的雨,心裡正嘀咕這樣的壞天氣時,就見到坐著電動輪椅的身障部落客欣蓓、與作家藍白拖及他可愛的兒子小藍白拖出現,即使我們未曾謀面,卻能認出彼此。前一刻還在為這惱人雨天焦躁的我,見到欣蓓才驚覺,相較於一大早在連綿細雨中駛著電動輪椅、搭乘捷運前來的她,我這點不便根本不算什麼。


有著亮麗面貌與甜美聲音的欣蓓,總是笑臉迎人,很難不讓人多看她兩眼,話匣子一開,就有談不完的話題,面對生活中的許多不便,或許她早就習以為常,但對於身障人士完全陌生的我而言,旅途中的種種不便卻不斷衝擊著我。


在協助欣蓓辦理登機時,我小心翼翼地在旁邊候著,其實心裡是惶恐的,深怕沒能好好幫上忙。電動輪椅需辦理托運,欣蓓在機場人員協助下,換乘機場的輪椅上下機。對生命充滿熱情的欣蓓跟我一樣喜歡旅行,她提到過去與廉價航空交涉的一段往事,廉價航空表面上雖未拒絕身障人士,卻以極度不合理的高額空橋服務費用變相拒絕,遇到這種因行動不便造成的障礙,縱然感到無奈,但她與他的輪椅族朋友們仍不願放棄,繼續為自己的權益努力,並藉由網路分享與群體力量,試著去改變、改善過去習以為常的不合理。

到處可見的無障礙設施標誌,於我其實無感,因為是自己目前生活中碰觸不到的事,也因此從未認真想過,這些所謂的無障礙設施對於輪椅族朋友(包括行動不便的老人與小孩)是否真的「無障礙」?空間是否足夠?坡度是否適當?舉例來說,在這次途中幾處貼有輪椅標誌的廁所裡,同樣身為女性,我會盡量先幫同行的欣蓓確認廁所的空間,從中發現很多無障礙廁所只是不設門檻、內部空間稍大,但要讓身障人士從電動輪椅自行移動身體至廁所的坐式馬桶上,根本空間不足或動線不佳,這是我過去從未留意過的事,我們對於無障礙環境的了解真的太少,直到這次旅行,才知道這些不便非我們一般人所能想像,要真正落實到無障礙環境,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雖然這次小旅行以「友善」角度出發,但行程內容豐富有趣,我已經迫不及待要帶朋友及外國訪客再度造訪了。


大米小米打獵趣


這次在台東二日旅行的交通工具是格上租車的Luxgen V7 Turbo Eco Hyper高頂休旅福祉車,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車款,它是針對輪椅族設計的特別車款,對於行動不便的身障人士或老人,多了一項便利出遊的選擇,在工作人員的教導與幾次反覆練習後,我很快就熟悉上手。



第一站來到【關山米國學校】。以前常經過台九線上關山農會的舊碾米廠,沒想到多年未訪,如今已搖身變成教育與農會展售中心。


在米國學校校長的解說下,我才明白花東縱谷米特別好吃的原因。除了這一帶擁有好水質外,花東縱谷位於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太陽東升西落分別被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阻擋,在陽光每日遲到早退的溫差下,使得這一帶的稻米生長期較台灣西部長,比其它產區晚20至30天收割,雖然一年僅有兩穫,但吸收了完整營養的花東縱谷稻米,當然特別好吃。


除了在碾米廠實際參觀相關機具聆聽解說稻米的知識外,透過觀察、觸摸,了解帶殼稻米精製成良質米的過程。誠如校長所言,注重健康的現代人對於蔬菜、水果總會想認真去了解,但對於我們每天食用的主食—稻米,卻所知有限,自詡為對各項農作略有涉獵的我,直到今天才真正上了一堂稻米課。

在米國學校上課最大的收穫,便是對於「米蟲」的解惑,我想起今年夏天為了米蟲與母親爭執一事。有天在廚房發現裝在大袋中的稻米出現數量極多的米蟲,我不怕蟲,但看到那些在白米堆中蠕動的肥蟲,實在讓人心煩,我抱怨母親沒有妥善冷藏保存,母親則認為有米蟲並沒什麼大不了,在向米國學校校長請益後,終於解惑。原來世上的米蟲多達幾十種,幾乎難以避免,若放久的稻米真無米蟲,反而要擔心是否是強力農藥所為;米蟲媽媽為了傳宗接代,會鑽到每一顆米心內產卵,蟲卵約在20至30天孵化成蟲,若在低溫十度以下能減緩其孵化時間,高溫多濕的環境會讓米蟲寶寶快速成長,長了米蟲的米雖仍可食用,但為了食用口感與品質,要避免米蟲困擾,應視家庭每月消耗量,購買適量的稻米,以一個月為限,儘速食畢。

除了對稻米的了解外,來這裡最大的收穫,還有近日關山農會與零食乖乖的合作限量產品。「乖乖」是我們從小就熟悉的零嘴,一般以玉米粉製成,這限量版的米乖乖則是以關山米特製而成,據說一箱箱的米乖乖才一上架,就會被遊客搶購一空,聽朋友說最近已成為團購新寵,既然人都來到現場,當然要帶幾包回家,甚至還幫朋友買一整箱宅配送回台北。

午餐則在米國學校的食堂裡,品嚐田媽媽古早味大碗公飯。讓人想起過去農村生活的古早味「大碗公飯」,由當地的農村婦女以當地當季的食材精心製作,所以每日菜色略有不同,使用的米飯是優質的在地關山米,當然絕對讓人吃到見碗底、不剩半粒米!由於午餐限定,聽說假日常常供不應求。關山米國學校還有各式各樣的套裝行程,都很有趣,那天我們體驗了製米DIY,每個人都在親手操作機器後,把包裝好的一斗米帶回家。


吃飽飯足、嗑了冰棒、搶購完米乖乖,接著驅車前往鄰近的【崁頂社區】。



緊鄰關山鎮的台東海端鄉崁頂社區,是個布農族的部落社區,才走進【蓋亞那工作坊】,一股濃濃香氣撲鼻而來,原來柴灶上的大鍋裡正煮著我從未嚐過的金黃小米飯,在女主人手持大木鏟不斷攪拌下,香氣四溢,讓人口水都要流下來了,但要品嚐美食前得先來認識小米。
「蓋亞那」在布農族語中為「吊掛」之意,抬頭仰望半戶外的屋頂上方,滿滿都是一束束垂墜的金黃小米,好美!閩南人的我對小米的認識,僅限於北方麵食餐館內賣的小米粥,所知無幾,早上在關山米國學校看過各式機器如何將一粒帶殼大米精製成食用米,蓋亞那的男主人卻說小米脫殼不能用機器,得用腳ㄚ子搓揉整串小米,讓小米一顆顆落下,接著再以杵臼搗撞小米,才能去除外殼,幫小米脫衣服!



過去在許多原住民部落裡,小米是最重要的主食,但隨著漢人文化的影響,原住民的小米文化逐漸式微,但小米在布農族的歲時祭儀中極為重要,蓋亞那的男主人特別為我們介紹說明布農族特殊的圖像歲時曆,聽完解說後,不禁讚嘆原住民先民的智慧。此時品嚐小米飯的時間到了,炊煮小米飯十分費工,受熱後的小米黏度增加,需不斷來回拌炒,才不致黏鍋,起鍋後的小米飯可以搭配滷肉,也可以灑上花生糖粉,可鹹可甜,好吃極了!而稍有硬度的鍋巴,嚐起來則有另一種口感,越嚼越香。咦?與洛神一同醃製的果實是什麼?聽當地人說是一種名叫「沙梨橄欖」的果實,吃起來脆脆的,清爽開胃。

照片來源:張舒文
布農族的生活領域幾乎都在山裡,是台灣原住民中最會打獵的族群之一,在崁頂社區就有一位厲害的打獵高手。【馬提亞の店】男主人余馬提幽默風趣,聽他用原住民特有的可愛腔調敘說打獵情景,好有畫面!布農族的男性上山打獵,會以具彈性的樹枝,藉大石、大樹使力,設置夾腳或套脖等傳統陷阱來捕山豬、山羌、小鳥,幾年前我曾在高雄茂林參加過類似的獵人課程,這次活動又激起我的玩心,趨前再試做一次,在獵人的指導下,我做的套脖陷阱也成功了。


濃濃茶香與花布燈籠的客家風情



幾年前參加台東鹿野馬拉松時,跑步風氣才剛興起,參加全馬的人不多,跑得不快的我竟意外得到分組第四名,讓我對鹿野馬拉松特別有感,而且當地居民相當熱情,其中永安社區的媽媽們更讓我印象深刻,所以這次旅行能再度造訪,讓人非常期待。


台東鹿野一帶的茶葉在李登輝先生擔任省主席時被命名為「福鹿茶」,這幾年又以「紅烏龍」這款新茶打響當地名號,友善農村小旅行的第二天來到永安社區,造訪由「台東茶業之父」—溫增坤先生一手成立的台東第一家茶廠,老茶廠在溫家及相關單位合力改造下,如今成為兼具生產、教育的【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
也有客家擂茶體驗喔
在茶廠裡聆聽導覽老師解說茶葉製造的過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我則是不斷想起十年前參加花蓮漂鳥營,在瑞穗的茶廠裡學習製茶那一整天的特別經驗,我們做到幾近子夜才能停下來休息,正因親自做過,所以特別理解從茶葉新鮮採收、到烘焙製成茶葉的過程有多辛苦,做茶人在採茶的季節裡幾乎無法休息,一刻都不得閒。在文化館裡還有令我們相當驚嘆的大型老式銅製製茶機,打從日治時代就開始執勤的這些大型機器,雖然曾經經歷一段長期停擺,在機械老師傅的專業調整後,又重新活了起來,如今成為生產「紅烏龍」製茶過程裡的重要角色。


一個人在台東生活的那一年(2008),我常自己開車到處閒晃,若往大原地區(指瑞和、瑞源、瑞隆三村)方向,不是去瑞源嚐一碗「200哩客家粄條」,就是去無人招呼的瑞和車站拍照,從不知道那附近還有座仿糯米橋拱橋造型的水圳—二層坪水橋


原來這座水橋是豐源圳的支線之一,是民國四十年代因應客家移民入墾的人工水圳,經過相關單位規劃與社區居民自主認養下,去年才美化整理成一處休閒景點。站在觀景台前,水橋旁有大畝金黃良田,後有高聳的中央山脈,在藍天白雲襯托下,宛如一幅美麗的畫。



在解說大姊帶路下,我們來到大原花布燈籠生活館,一邊是極具客家印象的花布應用展示空間,這些年在客委會的行銷宣傳下,數款固定的花布花色,已深植許多人心中,成為客家文化獨一無二的文化印象。生活館的另一邊空間則作為當地社區的老人長期照護之用(長照計畫2.0),提供當地老人用餐、及課程學習。我們有幸在此用餐,品嚐一道道具創意又美味的客家料理,特別是用曬乾長豆燉煮的排骨湯,湯頭甘甜入味,我好幾次自己料理都煮不到位,要不是時間有限,我真想到廚房去請教那些厲害的客家大姊們。

照片來源:藍白拖
相對於台東兩日的萬里無雲,飛機降落台北的天空卻是霏雨不斷,但天空雖然陰暗,這趟旅行的朗朗晴空卻已深深烙印心中,在每天協助同行旅伴欣蓓上下車的互動過程中,我學習感受行動不便者的不便,而同行團員中的四歲小藍白拖,時時發出的童言童語及可愛反應,則是為這趟旅行增添不少樂趣。與其說這是趟踩線工作行程,我反倒認為好像是與好友一同自駕出遊的小旅行哪!


【後記】

這趟特別的小旅行,源於在【众社會企業】工作的彥慈。


擁有白皙皮膚與清秀面貌的彥慈,是半年前在新竹旅遊踩線活動中認識的可愛女孩。那次活動中,我與她同睡一房,一入房內,初次見面的兩人不免俗地先寒暄幾句,她名片上的「众(ㄓㄨㄥ、)社會企業」幾字讓我起了好奇心,問了好多問題。上個月她捎來消息,問我是否可以參加他們的台東友善農村踩線活動,在初步了解行程與活動性質後,即便當天原本有其他要事,我仍允諾參加。

近來常聽聞「社會企業」,但我卻是一知半解,從谷哥大神搜來的諸多定義十分籠統,也顯見「社會企業」在台灣目前的發展仍屬新興領域,甚至讓許多人有所誤解。台灣目前似乎未有明確的利潤處置規範,使得有些人打著社會企業招牌,行私人營利之實(頂多只能稱「社會責任」),甚至濫用免成本的志工或收受捐款。

我在網路上找到一段說法,多少可以對社會企業有比較正確的認識:
『根據socialenterpise.org.uk 的說法,社會企業是一個基於社會服務或環境改善為目的的生意,需要有很清楚的社會理念,並且
a)期盼透過販售服務或商品以取得全部或部分收益,而非仰賴捐款
b)為了改變而設立
c)有很清楚的利潤處置規範,並要求將這些收益”再投入” 社會服務。』
*以上文字引自【英國社會企業VS台灣社會企業】一文。

众社會企業結合資訊、傳播與行銷,並與身障朋友共同開發各種減少生活不便的App,除了友善餐廳、友善旅館、還有友善農村旅遊。這次有幸參與他們的活動,讓我有機會親身體會身障人士在生活中所遭遇的諸多不便,運用科技來協助改變環境,實在令人佩服。除此之外還有另一點讓我感觸良多,過去參加這類的媒體踩線活動,在地店家或相關廠商為爭取受邀者好感,主動提供贊助或禮物的現象,幾乎時常可見,但众社會企業的運作方式卻不大相同,該付的錢一毛也不少,譬如即使為了作友善旅館資料建檔,也不會要求住宿方給予任何折扣或優惠,這點真的讓人由衷讚許。

我很喜歡众社會企業的公司願景所說的—「用智慧與科技來圓滿愛」,「只要有善的人,就能打造友善的城」。所謂的「友善」,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礎,不應該因為年齡、性別或身心障礙而剝奪其權利。這次的【友善農村小旅行】,開拓我在旅行途中的另一種視野與角度,對於無障礙友善環境的推動,我們都責無旁貸,希望有更多人能開始關心這個議題,不要以為這事不關己,我們、或是家人都有可能邁入年老、行動不便,唯有從現在開始改善無障礙環境,我們的未來才會更加舒適。


【延伸閱讀】
參與改善社會的第一哩路:众社會企業 _ 林欣蓓x众社企

關於众社會企業:众社企開發App 體貼行動不便人士

英國社會企業VS台灣社會企業

戴董,別再誤會社會企業了!

長照2.2T — 來自Luxgen V7 Turbo Eco Hyper的溫暖呵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